免费观看av在线网站网址_亚洲一级夜夜爽|_人成在线视频国产_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_在线看av一区二区三区

  • 歡迎光臨燃氣表信息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前沿 » 創(chuàng)新技術 » 正文

天然氣與管道液化氣轉換技術的探討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10-08  作者:顧保鐘  瀏覽次數:1208
    自八十年代開始,我國能源中液化石油氣有了迅速發(fā)展。據統計,1980—1990年液化石油氣消費量年均增長24%,1998年,全國液化石油氣消費量高達1056.1萬噸,供應總量中國內生產量為580.5萬噸,國外進口量為476.6萬噸,液化氣供應已形成來源多渠道的市場經濟運行模式。相當數量的城市,特別是沿海中、小城市,廣泛采用液化氣氣化或液化氣摻混空氣作為城市氣源,通過管道輸送供應各類用戶。
     二十一世紀,我國能源結構將有較大調整, 目標是加快國內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fā),積極引進鄰國(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天然氣,適量進口LNG(在東南沿海建設進口LNG接收基地)。
    預計,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將達到500億立方米,LNG進口量達到500萬噸。穩(wěn)定、安全、可靠、清潔的天然氣將逐步成為城市燃氣的主氣源,天然氣化將成為城市燃氣的發(fā)展趨勢, 目前采用液化氣氣化或液化氣摻混空氣的集中管道供應方式的城市,將逐步轉換為使用天然氣。本文對天然氣與管道液化氣兩種氣源的轉換技術作一介紹,提供決策參考。

1.液化氣集中管道供應方式
    液化氣集中管道供應方式,主要有液化氣氣化與液化氣摻混空氣的集中管道供應兩種方式。
1.1用途與規(guī)模
    液化氣氣化集中管道供應方式,主要用于區(qū)域性與城鎮(zhèn)的小區(qū)供氣。氣化站供氣服務半徑一般為2公里,約l萬居民用戶。在人口密度較高地區(qū),供氣戶數有較大增加,如香港中央氣化站、深圳羅湖氣化站供氣戶數均超過2萬戶,佛山環(huán)湖氣化站供氣戶數超過4萬戶。
    液化氣摻混空氣集中管道供應方式,主要用于城市中、小規(guī)模燃氣氣源,人工煤氣的代用、調峰機動氣源,天然氣的代用、過渡、調峰或事故應急氣源,以及寒冷與液化氣氣質不宜直接氣化的地區(qū)的燃氣氣源?;鞖庹竟庖?guī)模大小不一,國內大型混氣廠, 日產氣可達50萬立方米。
1.2混合氣中液化氣與空氣的比例
    根據混合氣用途,液化氣與空氣的混合比例各不相同,但應達到GB50028—93《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中6.4.12條文“液化石油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中,液化氣體積百分含量必須高于其爆炸上限的1.5倍”的規(guī)定。目前,混合氣中液化氣與空氣兩者比例如下:(見表一)。
表1 混合氣中L.P.G與Air 比例 用途 混合氣中 混合氣低熱值(MJ/M3) L.P.G% Air%  代用人工煤氣
(相當5R基準氣) 15 85 168 25 75 29.5 代用大然氣
(相當10T、12T基準氣) 40 60 452 46 54 517 55 45 5621.3輸配方式與壓力級制
    根據供氣方式、氣質、規(guī)模大小與區(qū)域不同,液化氣集中氣化管道供應的輸配方式和壓力級制,一般采用二級或三級系統;液化氣摻混空氣集中管道供應方式,一般采用二級系統。
    燃氣輸送壓力分別為:高壓(B)O.4<P≤0.8Mpa,中壓(A)0.2<P≤O.4Mpa, 中壓(B)0.005<P≤0.2MPa,低壓P≤0.005Mpa。
1.3.1二級系統有以下幾種。
2.1.1地下儲存
    常見的是儲存在多孔結構地下構造層中,也可儲存在含鹽巖層的巖縫、廢棄的礦井(礦山坑道)或其它人工開鑿的坑道中,天然氣儲存方法為加壓或降溫。
2.1.2低溫儲存
    天然氣冷凍為液態(tài)儲存,并建LNG氣化裝置作儲氣調峰。
2.1.3儲氣柜、球罐儲存
    常用高壓天然氣球罐,或利用人工煤氣的儲氣柜低壓儲存。
2.1.4高壓管道儲存
    利用大規(guī)模埋地高壓管束、長輸與高壓輸氣干管。
2.1.5生產代用天然氣用于調峰與事故的應急
    主要有液化氣摻混空氣、石腦油制氣、LNG氣化等生產方式。
2.2天然氣輸配系統
    天然氣長輸管道采用超高壓。城市天然氣輸配系統一般選揮高壓(A)0.8<P≤1.6Mpa,高壓(B)0.4<P≤0.8Mpa,中壓(A)0.2<P≤O.4Mpa,中壓(B)0.O05<P≤0.2Mpa,低壓P<0.005Mpa三級壓力級制。
    對用戶供氣可選擇中壓進戶或地區(qū)調壓后低壓進戶。燃具額定壓力為2000Pa。3.天然氣與管道液化氣的轉換
    綜上所述,天然氣與管道液化氣的轉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輸配、儲存、用氣等各個方面,選擇具有超前性、可操作性、先進性的優(yōu)化方案。轉換中應研究下列幾點。

3.1燃氣可否互換
    在選擇方案中,應首先研究與分析,己使用的燃氣與天然氣可否互換。通常,判斷燃氣的互換性,采用燃燒特性中華白數(熱負荷指數)W表示。兩種燃氣互換時,W的變化應不大于±5—10%。當兩者燃燒特性相差較大時,并應考慮火焰特性,如離焰、回火、黃焰和不完全燃燒等,計算燃氣的燃燒勢Cp。以確定不同W和Cp的燃氣,在燃具上的互換范圍和可否互換,各類燃氣的燃燒特性指數(W和Cp)均有一定控制的波動范圍。同時,可決策原有供氣系統能否保留或改造。
    對于使用液化氣氣化管道集中供應方式的,因液化氣與天然氣的W、CF值相差很大(見表2),兩者不能互換,原有的氣源必須廢除,燃具需更換。而使用液化氣摻混空氣管道集中供應方式的,如供氣技術參數與天然氣特性相近或作適當調整配比,W、Cp在規(guī)定購控制波動范圍內的(見表2),兩種燃氣可以接軌,燃具可以適應。

表2 舉例的燃氣特性   液化氣氣化 液化氣摻混主氣混合氣 天然氣 LPG:Air
55%:45% LPG:Air
50%:50% LPG:Air
45%:55% CH4         87.35 C2H6         7.56 C3H6         0.11 C3H8 25.00 13.75 12.50  11.25   n-C4H10 32.06 17.63  16.03 14.43   i—C4H10 35.00 19.25 17.50 16.75   C4H10 7.94 4.37 3.97 3.57   CO2         4.22 O2   9.45 10.50 11.55   N2   35.10 39.50 43.51 0.76 比重(空氣=1) 1.88  1.48 1.44 1.39 0.63 熱值(MJ/m3) 高 120.61 66.33 60.30 54.27 40,28 低 111.83 61.50 55.90 50.32 36.29 華白數(MJ/m3) 87.96 54.50 50.25 45.93 50.86 燃燒勢(Cp) 42—49(標) 33—41(際) 31—34(標) 爆炸極限(L上/L下%) 8.87/1.76 16.29/3.46 17.23/4.81對于不適應的燃具,在天然氣轉換前,需逐戶核對燃具品牌、型號,制訂更換方案的具體方法。

3.2輸配系統的改造
    在編制、實施天然氣供氣規(guī)劃時,必須分析原有的輸配系統,是否適用或需改造。對液化氣氣化站、中、小型混氣站,不宜保留,原有輸配管網可作為天然氣庭院、街坊管道,對口徑偏小的需作改造。對大型混氣站,包括聯網的輸配管網,應充分利用,舊管道(特別是鑄鐵機械、承插式接口管道)可采用內穿PE管、U型PE管與鋼管清通等改造工藝,以提高輸氣管網的運行壓力,減少投資。
    原有調壓、閥門與輸配附屆設施,應根據天然氣的設計與運行要求,進行更換與改造。
    原有用氣管道或者絲扣鍍鋅鋼管,應檢查絲扣的密封材料。對于不適用天然氣干氣的,需采取防止泄露的技術措施。
    天然氣的用戶置換與原有輸配系統的改造,需要切、調、同步、有機的結合,對于有多個氣化或混氣站的城市,并非簡單的小區(qū)聯網,即可實施天然氣化。因此,實施天然氣轉換前,應將供氣范圍劃成若干個改造區(qū)域,分塊、分步的轉換,確保供氣的安全與不間斷,并制訂相應的應急措施。
    民用天大然氣計量一般采用G2.5膜式燃氣表,對原使用中表容量偏大或羊皮膜的燃氣表,應列入計劃更換。對營事團、工業(yè)用戶也應如此。

3.3儲存與調峰
    采用液化氣管道集令供氣方式,其燃氣儲存與調峰,主要是調節(jié)LPG氣化器開啟臺數與輸氣壓力,不設儲存設施。當轉換為天然氣時,除需上游配套的天然氣季節(jié)調峰設施外,月、周、日、時的調峰,需由燃氣銷售系統考慮。根據供氣規(guī)模,一般可采用高壓管道、管束、球罐儲氣或保留混氣站生產代用天然氣,選擇各個方案需要進行綜合經濟分析與比較,并符合設計與運行要求。

3.4制訂合理的天然氣銷售價格
    各地液化氣氣化或混氣的成本和銷售價格相差較大,在實施天然氣轉換中,應根據能源互補性、可替代性與品位的差異,制訂各類能源之間的價格導向與合理比價。并利用經濟杠桿,考慮企業(yè)效益、用戶的承受能力和投資利潤、利稅率等,確定天然氣的銷售價格。如原有燃氣銷售價格較低、調整幅度較大,難以一次到位對,至少應達到微利保本。

4.結語
    天然氣與管道液化氣(氣化或混氣)轉換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編制天然氣長遠、近期發(fā)展規(guī)劃,分期、分階段實施。對天然氣市場開拓與需求、原有燃氣生產和輸配設施的利用與改造等各個方案進行優(yōu)化,制訂相應的對策,妥善解決轉換中各類技術難點。以達到充分利用、投資節(jié)省、運行安全、使用合理的要求,取得祉會、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技術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