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話題之一就是領導力。
那么,什么是領導力,什么又不是領導力?
對此,人們會經常產生誤解。
誤解之一:管理者就是領導者。
持有這種誤解的人認為:領導就是管理。其實,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領導指的是影響身邊的人,讓他們來追隨自己。而管理關注的焦點是維持組織既定的系統(tǒng)和流程。
曾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的李·艾科卡說過一句頗具諷刺意味的話:“有時候,即便是最出色的經理人也像是一個牽著大狗的小孩子 他會等著看大狗想去哪里,然后就把它帶到那里”。
要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領導能力而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者,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營造一種積極的改變。如果改變不了,那么他就是一個管理者,說明他只能按照系統(tǒng)和流程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但方向他卻無法改變。
所以,要想把身邊的人帶往新的方向你得具備影響力才行。
誤解之二:企業(yè)家就是領導者。
人們往往會認為企業(yè)家都是領導者,但事實并非如此。企業(yè)家們擅長的是發(fā)現(xiàn)和抓住市場機會。機會來了,這一市場就存在著潛在的需求,企業(yè)家們也知道如何去滿足這些需求實現(xiàn)盈利。
企業(yè)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并非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擅長跟人打交道,需要的是在茫茫商海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以補充自身的不足。
如果企業(yè)家無法影響別人,也就無法領導別人。
誤解之三:知識淵博的人就是領導者。
培根爵士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你相信知識對于領導力來說非常重要,但你很可能會認為掌握知識的人或者那些智商高的人就是領導者。
這種想法未必正確。
只要去任何一所名牌大學拜訪,你都會遇到很多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他們的思考能力好的超乎你的想象,但他們的領導力卻低的驚人。
可見,無論是智商還是受教育程度都不能跟領導力畫等號。
誤解四:引領潮流的人就是領導者。
持有這種誤解的人認為:誰走在隊伍最前面,誰就是領導者。
可是,第一名未必是領導者。
我們知道,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是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他是在1953年完成了這一歷史性的壯舉,從那以后,數(shù)百人“追隨”著他的腳步攀登珠峰。然而,這一切并不意味著希拉里就是一名領導者,帶領那次探險活動的官方領隊的卻是約翰·亨特。
誤解之五:權重位高的人就是領導者。
開始我們已經提到,有關領導力的誤解是,人們一般都認為領導力是建立在職位基礎上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美國著名的廣告代理公司科戴安特的前身是薩奇廣告公司。在1994年,薩奇的機構投資者迫使董事會解雇了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莫里斯·薩奇。結果如何呢?數(shù)名高管都跟著莫里斯離開了公司,公司的很多大客戶也隨即終止了合作,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英國航空公司和馬氏糖果公司。
可見,莫里斯的影響力是如此之大,他的離開竟然造成公司的股價從8.675美金迅速降到了4美元。
這一切正是說明了影響力導致的結果:莫里斯失去了他的頭銜和職位,但他依然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領導者。
史丹利·哈夫迪曾經斷言:“不是職位造就了領導者,而是領導者早就了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