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民企面臨的進退不得與開發(fā)窘境,一邊是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央企已實現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場景,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正在中國的頁巖氣市場上演。
“到2015年,我們肯定在涪陵建成超過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涪陵將成為中國首個實現商業(yè)化運營的頁巖氣示范區(qū)。”4月14日,中石化(600028.SH)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告訴記者。
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宣布,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這也成為中國頁巖氣革命必須完成的“第一步”。為達到這一目的,國土部在當年底就對20個頁巖氣區(qū)塊面向全社會進行招標,然而中標的很多業(yè)主卻至今遲遲未能開始相關的勘探開發(fā)運作。
“主要是企業(yè)怕風險,第二輪中標企業(yè)報價太高。”有能源業(yè)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在他看來,當時參與招標的絕大部分企業(yè)都是沒有一點勘探開發(fā)經驗的,招標時大家都不惜代價競標,謀求中央開放油氣領域的政策利好,但是一旦中標后,卻發(fā)現勘探開發(fā)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等待觀望,甚至謀劃退標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更重要的是,“當時相關政府部門并未對相關區(qū)塊進行勘探風險評估,就簡單地將這些區(qū)塊以商業(yè)開發(fā)的生產區(qū)塊價格推出競標,從而造成了大量社會資本的浪費”。該人士表示。
對此說法,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等石油勘探專家均表示認同。在他們看來,“25萬億立方米”也好、“36萬億立方米”也罷,這些已被國土資源部等機構披露的中國頁巖氣儲量數據,多是沒有經過認真評估的,“它們僅僅是估算,根本不能作為科學參考依據”。
在這些專家看來,中美地質差異太大,期望簡單照搬美國經驗不可行。“在整個涪陵頁巖氣發(fā)現之前,(中石化頁巖氣勘探)賬面上已經投入25億元,打了水漂。再加上過去幾代的勘探投入,可能50億、70億元都不止。”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健爆出猛料。
涪陵突破的高昂代價
“涪陵頁巖氣氣田的發(fā)現不容易。”中石化涪陵焦石壩氣田的郭旭升這樣感嘆。
據記者了解,2009年起中石化即啟動了在渝東南地區(qū)的頁巖氣勘探評價,在這個地區(qū)中石化劃出了多個勘探區(qū)塊,并將它們分別交給了包括勘探南方分公司、華東分公司等多支中石化旗下的勘探隊伍。此外,在毗鄰地區(qū)還有多支中石油勘探隊伍,也在進行頁巖氣勘探。
“在焦石壩發(fā)現前,中石油已在整個四川盆地進行了數十年的勘探開發(fā),涪陵區(qū)塊甚至已經是他們放棄的區(qū)塊;同時我們其他兄弟單位也在渝東南其他區(qū)塊的勘探中無果而終。”郭旭升透露。然而他成功了。2012年11月28日,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負責的探井焦頁1HF井獲得20.3萬立方米/天高產工業(yè)氣流。以此為基礎,可建設總面積達284平方公里、儲量達1697億立方米的大氣田,這是中國頁巖氣史上的第一個大突破。
據中石化方面提供的資料,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共生產3.6億立方米,銷售3.42億立方米,銷售額5.8億元。
根據中石化的部署,負責開發(fā)的江漢油田2013年新建產能6億立方米/年,并計劃到2015年底至少建成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底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在此次調查采訪中,記者也真正領略了一把“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井場至丁山勘探井的直線距離僅短短150公里,然而記者驅車耗時4個小時,其間溝壑縱橫,汽車時而奔駛在山梁,時而又滑落至山谷??此坪喴椎牡缆?,不時就出現大幅度的拐彎,有的甚至是180度的轉向。
“這里的山民很少出山,幾乎完全靠自給自足,但(道路)卻給我們的勘探開發(fā)帶來了十分高昂的成本。”郭旭升說。
據他透露,僅勘探南方分公司用于焦石壩勘探的費用就多達幾億元,這其中既有勘探支出,也有筑路、環(huán)保等費用。
“焦頁1HF是成功出氣了,意味著這些投資可以回收,但是那些勘探未果的(井),同樣需要投入筑路、挖掘污水池等費用。”他告訴記者。
根據中石化的測算,未來涪陵氣田頁巖氣在重慶當地的門站價格就將高達2.78元/立方米,而通過川氣東送長輸管道輸往江浙的頁巖氣,其售價將達3.3元/立方米左右。
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營業(yè)部經理吳剛強補充道:“這還不包括0.4元/立方米頁巖氣開發(fā)政府給予的補貼。”
據他介紹,重慶當地政府希望能將更多頁巖氣資源留在當地,然而高昂的氣價卻使它們望而卻步。為了搞好與重慶地方政府的關系,中石化只能以“串換”的模式,將小一部分資源留在當地。
招標后尷尬:承諾與行動不一
據記者多方調查發(fā)現,包括中石化在內的所有中國頁巖氣開采商都在面臨一個尷尬的“窘境”,即頁巖氣是新生事物,沒有勘探開采經驗、沒有現成的頁巖氣勘探開發(fā)準則,更沒有頁巖氣開采井場開采的守則。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第一代“頁巖氣人”去創(chuàng)建。
有當地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石油四川長寧區(qū)塊勘探的地層與中石化的一致,都位于龍馬溪,只是前者鉆井至龍馬溪的上部,而后者在下部,結果兩家的頁巖氣產量就絕然不同。”
據他介紹,中石油是照搬了美國的經驗,將鉆井鉆至龍馬溪層上部即止,而沒有地層頁巖氣儲量等問題,因此長寧區(qū)塊目前單井產量維持在1-2萬立方米/天;而郭旭升卻更多從中國地質結構等方面考慮,將井鉆至下部,單井產量就達到了6萬立方米/天,“隨著輸氣管道的貫通,產量還會繼續(xù)增大”。
據記者了解,自焦頁1HF成功后,中石油已多次派員到涪陵氣田學習,并依據中石化現有的準則重新安排計劃。
事實上,中石油無疑是中國勘探力量最強的企業(yè),它尚在摸索學習之中,更何況很多沒有經驗但卻在頁巖氣招標中勝出的社會資本呢?
在2013年6月和2014年1月,國土資源部、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以及貴州省等組織了幾次開發(fā)進展匯報會,結果僅有一兩家企業(yè)的勘探工作取得進展,大部分企業(yè)一直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在此前舉行的兩輪頁巖氣招標中,共有20余家企業(yè)獲得了區(qū)塊,然而目前只有中石化正式啟動,其他項目多處于觀望狀態(tài),甚至“河南某企業(yè)在獲得區(qū)塊幾年后,才找相關鉆井公司進行鉆井試采。”
“目前,鼓吹大力發(fā)展非常規(guī)天然氣,特別是頁巖氣的,都是那些市場專家和沒有獲得區(qū)塊的企業(yè),”一位關注頁巖氣行業(yè)的在華跨國公司高管向記者坦言,“擁有區(qū)塊,并且拿出真金白銀開發(fā)非常規(guī)資源的企業(yè)很少,基本都是經過多年勘探積累后,才敢大規(guī)模啟動項目。”
曾經轟動一時的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重慶黔江區(qū)塊最后的贏家是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其承諾將在中標區(qū)塊投入17.35億元進行勘探;湖北鶴峰區(qū)塊中標方華電湖北發(fā)電有限公司承諾投資10.96億元;而中標貴州綏陽區(qū)塊的華電煤業(yè),也打算投入11.9億元。
這些中標企業(yè)并不是將錢付給國土資源部,而是向國土部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在中標區(qū)塊上投入的工作量。
“中石化首輪競標渝黔南川區(qū)塊時,承諾三年內投入5.9億元,這已是法定投資額的8倍,而重慶能投、華電湖北及華電煤業(yè)的投資更高出中石化一倍,甚至兩倍,那么他們怎樣才能盈利呢?”中標公告發(fā)布的當天,就有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高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出質疑。
民企四川宏華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弭表示:“相比而言,年營業(yè)額以百億、千億甚至萬億計算的石油央企不同,它們可以投入數十億元,并在三年甚至五年不求回報,這是民營資本比不了的。”
因此,頁巖氣招標后,相關企業(yè)的圈而不采,甚至謀求退出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就要看國土部是否能執(zhí)行相應的懲罰措施。”上述研究院高層說。
頁巖氣普查“不靠譜”?
2012年3月1日,國土資源部宣布:經普查,中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qū))。其中,四川盆地、渝東鄂西地區(qū)、黔湘地區(qū)、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將是未來重點勘探開發(fā)和產量增長的區(qū)域。
隨后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估計,中國頁巖氣的儲量世界第一,為36萬億立方米,遠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約占全球總儲量的20%。還有機構宣傳,中國頁巖氣儲量竟達到了50萬億立方米。
對于這種種說法,包括郭旭升在內的專家們均向記者表示難以認同。
上述能源業(yè)專家就直言,這些數據多是沒有經過認真評估的,它們僅僅是估算,根本不能作為科學參考依據的。“地下資源量在沒有經過三維地震測量后,是不可能得到比較精準答案的,那些機構只是經過一兩口井的數據搜集,怎能有中國量最大的判斷呢?”
事實似乎也證實了中方專家的這種判斷。2011年7月,中石化在國土資源部召開的首輪頁巖氣招標中中標渝黔南川區(qū)塊。當時中石化承諾投資額為三年內5.9億元,但郭旭升向記者透露:“經過3年的勘探,結果也不夠好。”
那位能源業(yè)專家則指出,作為老牌石油企業(yè),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經把國內陸上油氣儲量比較好的區(qū)塊全部在國土部進行登記,國土部再推出新的頁巖氣招標區(qū)塊,能拿出來的還會特別突出嗎?
“拿四川盆地來說,中石油是‘老人’了,它們將容易開采的、產量大的區(qū)塊都拿去了;中石化來了,又把那些中石油不要的但有開發(fā)前景的登記了,剩余的基本就不咋樣了。”他說。對此觀點,張弭等在川渝當地經營多年的石油業(yè)界人士也予以贊同。
被抑制的熱情:從補貼到價格
其實,對于中石化、中石油等已經取得“成功”的企業(yè)來說,它們最期待的仍是政策到位。
據中石化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證實,焦頁1HF等頁巖氣井投產后,中石化已將相關樣品報送國土資源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0.4元/立方米的財政補貼尚未到位。
根據國家能源局政策,頁巖氣補貼應于每年1月底前,由開發(fā)利用企業(yè)(包括中央直屬企業(yè))向項目所在地的財政部門和能源主管部門提出資金申請報告,并提供上年頁巖氣開發(fā)利用數量,以及錄井、巖心分析數據、測井、壓裂施工數據、壓后監(jiān)測數據和試采數據等勘探資料。再由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組織專家對地方上報的資金申請報告和審核情況進行復審,符合補貼條件的項目,將在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網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時間1周),而后對無異議的下達補貼資金。
觀察人士向記者指出,涪陵頁巖氣田于2013年3月正式開鉆,未能拿到補貼自然是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的,然而對那些頁巖氣企業(yè),特別是民營企業(yè)是否能多幾個申報時間窗口呢?
此外,吳剛強表示,政策上頁巖氣的價格是由市場定價,然而政策卻又有規(guī)定,頁巖氣開發(fā)企業(yè)若在旗下同一長輸管線輸送頁巖氣和常規(guī)天然氣,則天然氣門站價格應施行常規(guī)氣價格,“這無疑抑制了企業(yè)開發(fā)的熱情”。
“我們制定的2.78元/立方米的價格已經是能夠達到的最高價格了,但對于企業(yè)來說,僅僅只是保本。”他說。